202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太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为便于大家探索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俊峰,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潘俊刚,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迎旭,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祁俊,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太原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太原城市发展的各路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4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这是我市第一部覆盖全域全要素、“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意义重大。
下面,我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202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复《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山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总体要求。
太原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支持下,组织编制了我市《规划》,科学构建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格局,谋划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舞起山西中部城市群龙头、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重要支撑和空间保障。
《规划》确定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太原篇章。
强化底线管控,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坚持底线思维,基于我市空间资源禀赋,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年,我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28.88平方千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80.43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35.42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
同时,《规划》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水平发展的空间安全底线。
深化区域协同,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对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畅通六放射对外联系通道,保障武宿机场、临空经济区、高铁枢纽等开放平台和产业承接平台发展空间,支撑建设京津冀向西辐射的战略节点、内陆开放新高地。《规划》落实山西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布局,强化太原榆次太谷发展核辐射引领功能,快速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形成辐射牵引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和增长极,带动晋中、忻州、阳泉、吕梁四市协同发展。
统筹保护与发展,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新格局。《规划》坚持系统思维,基于我市自然地理格局,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格局为基础,形成“一脉两屏四片区、一核两翼多板块”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脉”指汾河生态水脉,重点保护汾河生态水脉,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两屏”指东西山生态屏障,重点维育东西山生态本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四片区”指北部、南部、西部、中部4处农产品生产区,重点引导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一核”指中心城区,重点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辐射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两翼”指依托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及周边产城融合组团形成的南北“两翼”,重点发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两翼”联动效应,打造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增长极;“多板块”指22个产城融合发展板块,重点引导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聚布局,形成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的城镇发展新模式。
聚焦空间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之城。《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打造全龄友好、公平共享的城乡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
落实工业强市战略,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为引领,完善新质生产力布局,保障产业转型发展空间。系统布局蓝绿空间,贯通串联山河湖城的生态廊道,优化公园绿地布局,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整体保护“两山对峙、汾水中流”空间格局,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加强汾河两岸等重点区域风貌管控,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此次编制的《规划》结合太原实际,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为导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反映了太原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具有以下特色亮点:
擘画一张蓝图:多规合一。《规划》是太原市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设计,在前期“多规合一”探索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城乡规划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政策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一张蓝图”谋发展。
坚守一条底线:安全绿色。《规划》始终将生态和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科学划定各类空间安全底线,“四治一体”推进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围绕一大使命:保障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舞起山西中部城市群龙头、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科学谋划市域国土空间布局,有效保障重大战略和重点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为太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
践行一个理念:人民城市。《规划》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通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破解现有“城市病”问题,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为塑造高品质生活提供空间指引。
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加大对《规划》的宣传解读,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由国务院批复实施,站在全省的角度,如何实施好这部《规划》,更好地发挥太原在区域中的辐射引领势能?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是太原市“多规合一”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将为太原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和要素支撑。
省自然资源厅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太原市规划建设发展。在国务院批复的《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全省将构建“一群两区三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并强调要提升太原市区域服务功能,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协同发展。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全力支持太原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
希望太原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太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治理全方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全省作出示范引领。具体来说:
要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设计,抓紧报批县区级和乡镇级总体规划,尽快实现总体规划全覆盖。有序编制重点地区详细规划,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加强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切实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运用城市设计手段提高规划水平,挖掘存量资源资产的特色和潜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要依据批准的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开发强度管控,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支持太原市通过“管控总量、盘活存量、做精增量、扩大流量”等手段高效集约布局城镇空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存量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分区分类推进存量空间盘活,有序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是落实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要举措。太原市要充分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晋中、忻州、阳泉、吕梁四市在规划衔接、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等方面协同发展,不断的提高山西中部城市群的要素集聚力、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
谢谢记者的提问。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牢记习“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的殷殷嘱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锚定“六地”发展定位,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彰显城市品质:
畅通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太绥高铁、雄忻高铁,形成连接京津冀、中原、关中平原、呼包鄂榆等城市群中心城市3小时交通圈,连接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山西中部城市群城市1小时交通圈。
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实施太原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推进高铁西站、中鼎、大盂、清徐等重要枢纽建设,全方面提升太原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能级。
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和南北“两翼”的道路和轨道交通联系,形成“两环五横九纵”城市快速路网和“十横八纵”城市干路系统,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
围绕“1233”重点产业链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全力保障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大力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清徐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建设,积极推动太原临空经济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清徐通航产业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围绕综改区“绿智城”、上兰“晋创谷·太原”等科创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集创新、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圈。加强用地政策创新,积极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深化产业用地功能复合、分割转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机制,提供多元弹性产业空间载体。
整体保护“两山拥城、汾水中流”的自然地理格局,重点保护晋阳古城遗址、太原府城及东、西山历史背景和文化带历史人文格局,构建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挖掘凝练古都晋阳、千年府城、红色太原等文化价值,创新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加快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中华文明历史传承的文化新名片;推进府城品质提升,强化府城历史格局意象,构建府城文道体系,形成千年府城文化地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扩大太原作为“英雄之城”的红色文化影响力。高标准打造环晋阳湖文旅综合体,建设太化工业遗址公园,打造具备极其重大文化影响力的晋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重点打造向阳、迎泽、长风、龙城、汾东、潇河6处城市综合服务主中心,构建全龄友好、高效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
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依托汾河和边山支流,构建通山达水、链园串景的蓝绿生态网络。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标准,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营造丰富的休闲游憩空间。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便捷、智能绿色、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和综合防灾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保障能力。
谢谢记者的提问。国务院批复强调,《规划》是对太原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为确保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在加强规划宣传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总量管控、强化用途管制、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等控制线,把控制指标和边界底线有机结合,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既有底线的刚性,也有符合发展需要的弹性。
下级规划不得突破上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不得违背上级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不得违反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刚性管控要求审批其他各类规划,不得以其他规划替代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规划审批依据。
我们将以《规划》实施为抓手,加强对总体设计、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整体规划统筹。快速推进县级总体设计的报批,全方面推进乡镇级总体设计的编制和审批。依据总体设计,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并与详细规划做好衔接。持续完善详细规划编制,作为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行为的法定依据。扎实推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落实落地,切实为“锦绣太原城”建设提供更有力、更加优质的国土空间保障。
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管全过程在线管理,构建涵盖全业务、全周期、全链条的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体系,推动市域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系统性重塑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评估预警。建立规划监督、执法与问责联动机制,形成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闭环,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相关负责同志。
《太原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是对太原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事关太原的未来和长远发展,希望媒体朋友充分的发挥优势,当好《规划》的宣传员,切实为《规划》的落地实施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很谢谢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