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窘境
时间: 2024-12-18 17:26:21 作者: 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蒸蒸日上的旅游形式,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传承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乡村旅游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窘境,这样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我们深入剖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许多乡村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对自身资源的调查仅仅停留在表面。例如,只关注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显性资源,而忽略了诸如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的手工艺、古老的传说故事等隐性资源。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其丰富的民族节庆活动、独特的民族服饰制作流程与工艺等没有被充分挖掘和纳入规划范畴,导致旅游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

  在评估资源价值时,往往存在主观臆断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或规划团队过度看重自然资源的观赏价值,而轻视了其生态价值和教育价值。比如,一片原始森林被简单地规划为徒步观光区,却没考虑到它在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以及作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的潜力。同时,对于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也存在偏差,部分乡村将古老的民居建筑拆除,改建为现代风格的旅游设施,破坏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和历史价值。

  目前乡村旅游规划都会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多数乡村以农家乐、采摘园等为主要旅游项目,缺乏独特的主题和特色。游客在不同乡村旅游时,往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某山区的多个乡村旅游点,都是以提供简单的农家饭菜和水果采摘为主,没有深入挖掘当地乡村的特色,如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或传统的山居生活体验等。

  部分乡村旅游规划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在规划中过度开发资源,如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乡村,为吸引游客,无节制地修建水上娱乐设施,破坏了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同时,大量新建旅游设施而不考虑后期的维护和更新,导致一些设施在极短的时间内破败不堪,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

  一些地区,为了在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想法,或为了实施方便,或仅仅为了“方便”,从而优先选择熟知的规划组织。这样做的坏处就是较多乡村旅游规划都是“近亲”“近亲结婚”的结果。导致很多乡村,建成后个性几乎一样,卖点基本雷同。试想这样的乡村能持续发展吗?

  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一方面,政府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等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旅游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投资风险较大,很多企业和投资的人对乡村旅游项目持观望态度。例如,一些偏远乡村虽然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但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道路修建、水电供应设施建设等,而当地政府和村民又无力承担,导致规划难以落地。

  乡村旅游规划和运营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包括旅游规划师、市场营业销售人员、旅游服务管理人员等。然而,乡村地区由于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等原因,很难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在实际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当地村民自行参与,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办法保证规划的高质量实施。比如,在旅游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村民可能因不了解旅游市场需求和游客心理,导致建设的项目不符合游客期望,服务的品质也难以提升。

  乡村旅游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包括当地政府、村民、旅游企业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不同,易产生矛盾。政府希望能够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村民关心自身的土地收益、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改善;旅游企业则追求投资回报。例如,在土地流转用于旅游项目建设时,村民可能对补偿标准不满意,或者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无保障,从而阻碍规划的实施。同时,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与村民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也会引发纠纷,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比如,过度开垦山地建设旅游步道,导致水土流失;大量游客涌入乡村,产生的垃圾没有正真获得妥善处理,污染了乡村环境。同时,旅游设施建设中不合理的选址和建设方式也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在湿地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等,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乡村本土文化面临被侵蚀的危险。一些乡村在旅游开发中盲目引进现代娱乐文化,如在传统古村落中建设大型酒吧、迪厅等,与乡村原有的宁静氛围和民间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同时,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过度商业化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内涵,如一些民俗表演变成了纯粹的赚钱工具,不再注重文化传承。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乡村旅游的政策,但在真实的操作中,对乡村旅游规划的针对性指导不足。政策在资金扶持、土地利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缺乏细化措施,导致乡村旅游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在土地政策方面,乡村旅游项目在建设用地审批上手续繁琐,限制了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如旅游局、农业局、住建局、环保局等。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有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例如,旅游局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时可能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环保局提出的生态保护要求,导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从事乡村旅游规划的团队众多,水平良莠不齐。一些规划团队缺乏对乡村旅游特点的深入理解,仅仅将城市旅游规划的模式照搬过来。他们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乡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导致规划方案不符合乡村真实的情况。同时,部分规划人员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为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出独特的主题和产品。

  部分规划团队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没有深入乡村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他们只是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获取信息,没办法真正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村民的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划方案往往与真实的情况脱节,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村民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其思想观念对乡村旅游规划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村民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思想保守,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他们可能对土地流转、旅游项目建设等持抵触情绪,担心会损害自身利益。同时,在旅游经营过程中,部分村民缺乏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经营农家乐等项目,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

  村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这限制了他们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有效参与。他们在旅游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对规划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即使参与到旅游经营中,也往往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效益不佳。

  成立专业的资源调查团队,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如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对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做全面普查。不仅要关注显性资源,还要深入挖掘隐性资源。同时,要建立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对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动态更新,为旅游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引入科学的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考虑资源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评估,避免主观臆断。根据资源价值确定开发的重点和方向,对于高价值的资源要进行严格保护和合理规划利用,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乡村旅游能否做的好,首先就是乡村旅游的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如果前期的策划、规划就属于垃圾类,那么后面的设计、运营是找补不过来的。因此管理好乡村旅游规划的招投标工作,让乡村旅游规划的优币驱逐劣币,是乡村旅游能否干好的第一步。

  深入挖掘乡村的独特之处,如地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等,打造具有鲜明主题的乡村旅游服务产品。可以以乡村的历史故事、传统手工艺、特色美食等为主题,构建主题村落、主题民宿、主题体验活动等。例如,一个以茶叶种植闻名的乡村,可以围绕茶文化打造茶文化博物馆、茶艺表演、茶田观光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在规划中要平衡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合理控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避免过度开发。注重旅游设施的生态化设计,如采用环保材料建设旅游建筑、建设生态停车场等。同时,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预留发展空间,确保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贷款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项目。鼓励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旅游企业,实现利益共享。同时,能够最终靠开展众筹、争取公益基金等方式拓宽资产金额来源渠道。例如,一些乡村利用互联网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建设特色民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旅游规划、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到乡村工作。可以与高校、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乡村旅游输送新鲜血液。此外,还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开展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等,解决乡村人才培养的难题。

  建立政府、村民、旅游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利益协调平台,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解决利益纠纷。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依据市场价值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并为村民提供就业培训和优先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确保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最大限度地考虑生态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旅游设施的布局,避免对生态敏感区域的破坏。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设置环保提示牌,配备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建立生态监测机制,定期对乡村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在旅游开发中,要保持乡村文化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鼓励村民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同时,可以将乡村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服务产品和旅游设施的设计中,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乡村旅游规划的窘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资源评估不合理、规划理念落后、实施难题以及生态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等。要摆脱这些窘境,需要政府、规划团队、村民等各方一起努力。通过加强资源评估与整合、更新规划理念、保障实施条件、强化保护意识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乡村的真实的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推动乡村旅游迈向新的高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Copyright © 2003-2015 网站地图 www.yiston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95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