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
时间: 2025-04-03 08:01:22 作者: 景区创A升A

  《规划》明确了五大空间战略,即严守资源保护底线,塑造江湖汇秀、城河相依的美丽常州;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构建城乡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空间框架;完善区域交通格局,打造多层次交通枢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旅游名城;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实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利用。

  《规划》同时提出常州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改善,美丽常州建设展现新面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到2035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一是加强区域协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一体共建苏锡常都市圈,促进长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联动,逐步加强与毗邻城市跨界协同发展。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建设现代安全韧性城市。到2035年,常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6.0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4.9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925.06平方千米以内。全面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统筹发展保护,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以及自然资源要素的保护与利用。整体谋划全市国土空间发展蓝图,市域规划形成“一主一区、一极三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双心四副四点”的城市中心体系。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擦亮常州民生幸福名片。打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营建城乡融合、多维复合的高品质生态绿地系统,基本实现出行5000米到达郊野公园,出行2000米到达综合公园,出行500米到达社区公园,出行300米到达游园或口袋公园。

  五是深化创新驱动,打造先进智造前沿高地。规划“两湖”创新区、常州科教城、高铁新城三个产业创新核,打造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创新智造产业高地。抢抓新工业、新能源、新基建、新动能机遇,统筹布局六个制造业发展片区,划定工业区块线,推进工业空间集聚布局。

  六是完善交通网络,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以干线机场标准将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为客货运协调发展的机场,完善常州港集疏运体系,构建干支相通、层次分明、通江入河、连城达港的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便捷、连续、舒适、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

  七是培育城市特色,彰显江南山水文化魅力。全面建立系统完整的常州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塑造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与彰显“江湖汇秀、山水环绕”的自然山水景观风貌格局,形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八是强化集约利用,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做好资源统筹,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城市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与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九是注重规划实施,提高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构建包括市级、区(市)级、镇(街道)级三级以及总体设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三类组成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全流程规划实施监督,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常州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引领的优势,指导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和近期实施规划编制,逐渐完备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上的支持电线

Copyright © 2003-2015 网站地图 www.yistone.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9581号-1.